海边的木棉: 从英雄记忆到成长命题

练韬

  ●练韬

  《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队歌》这首歌的旋律与精神牢刻在当代中国人的基因里。一个较少为人知的事实是,这首歌诞生于厦门禾山第四中心小学(即现在的厦门何厝小学),诞生在海防支前运动的火热岁月里。这是当代厦门儿童文学不可忽视的历史遗产与精神资源。而这些英雄记忆,让我们在任何年纪都能汲取成长的力量。

  曾志宏《海边的少年》即是对英雄记忆照耀下的成长命题的演绎。顽皮少年唐唐高报名参加了军事体验夏令营,在这里他与小伙伴不仅接受身体上的磨砺,更接受了英雄故事的教育,每天晚上都有一位“洪爷爷”给小伙伴讲述海防前线英雄小八路的传奇故事,英雄故事的“讲”与“听”即象征着英雄记忆的传递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夏令营结束后,淘气少年唐唐高褪去了从前的莽撞,他开始给自己的妹妹弯弯讲英雄小八路的故事。故事的两次传递让英雄记忆历久弥新。

  关于成长,李秋沅的《看见满天星》则是又一优秀范例。小说讲述的是木棉岛(鼓浪屿)上苏道心突然昏迷,在昏迷中她与往事遭遇,沉淀的伤痛再度泛起。原来,苏道心的父亲苏挺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入缅作战后再无音讯,“寻找”也就成了小说的核心命题。乍一看这是后代的寻父之旅,但仔细思索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民族寻索失落了的英雄记忆的隐喻。苏道心的孙女苏小冉在协助祖母的过程中,靠近了我们这个民族最坚硬也最柔软的心底——英雄的慷慨与柔情。苏小冉强化了历史认同,迎来了精神成长。小说标题“看见满天星”象征英雄谱系才是照亮我们前行的满天星斗,以长天星河之“比”,起铭刻英雄之“兴”。

  吴尔芬的小说《爱拼才会赢》亦可为青少年成长提供精神营养之必需。他以“爱拼才会赢”概括了婢女细目的一生,在阴暗的火家大厝里,细目牵头成立了妇女救拔团,不仅领导性别解放,还冲击旧有阶级结构,更以炽热的爱国心抵御日本军国主义渗透,推进民族救亡。细目的年龄并不大,在她的精神坐标里,矗立着鉴湖女侠秋瑾,吴尔芬组建了一个英雄叙事的函套,英雄是在英雄的照耀下才成长为英雄的。

  厦门市教育局主编、香橼执笔的《鹭岛红星闪耀》同样关乎成长命题,其大致以时间先后串联起厦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写好这一“厦门市中小学生红色文化读本”,香橼显然颇费了一番功夫,她并未耽于对历史事实的转述和简评,而是让英雄记忆开枝散叶,笔下情节生动紧凑。这部书特别关注小英雄们的成长史,譬如《街巷里的小英雄》这一节,写几位少年运用智慧,躲过军警的审查,将抗战宣传标语贴满大街小巷,兼顾了儿童文学读本应有的儿童性。

  将历史以文学的方式还原为在场,是文学能够赢取读者的独门秘籍,徐小泓显然深谙此理。《涛声入梦来》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鼓浪屿为背景,叙写小小交通员阿涛的成长史。这位小英雄的成长一波三折,出生时脚底长蹼,被视作异类,一度遭到遗弃,幸亏被归国华侨陈年富救下。这个情节显然经过了徐小泓的精心营构,阿涛是被愚昧、迷信所遗弃,但另一层面昭示他必定会脱离陈腐和守旧,陈年富施与的拯救,即是象征文明、进步的召唤。小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小英雄阿涛,还有背山向海、迎风怒放的木棉——木棉树刚直的躯干、火红的花蕊,不正是英雄精神的转喻和象征吗?

  我不禁想到,木棉这一意象,同时是当代厦门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舒婷在《致橡树》曾写过。我们欣喜地看到,海边的木棉已蔚然成林,英雄树也开出了时代新花,它们在天风海涛之间,遥望历史、致敬英雄,默默注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厦门儿童文学凝聚英雄之光,再续历史之炬火,照亮成长之路,将成为新时代独具风姿的海边木棉。

2024-06-23 练韬 1 1 厦门日报 content_30102.html 1 海边的木棉: 从英雄记忆到成长命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