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家杂志社执行社长、 出品人、总编辑向阳:

鼓浪屿处处皆景无处不诗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子泓 图/受访者 提供

  

  文/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子泓

  图/受访者 提供

  此次鼓浪屿之行,向阳又来到了他熟悉的“老地方”。看到民宿院子里新种的曼陀罗花,与许久未见的琴岛老友寒暄,感慨瞬间涌上他的心头:“好久不见!”

  其实,早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还未落户厦门时,作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产业促进与投资委员会执行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的向阳,就已多次到访鼓浪屿。“这里的很多地方我都走过。尽管身处相同的物理空间,但每一次来,记忆符号都会被刷新。”向阳说,或许这就是鼓浪屿让人流连忘返、百游不倦的原因。

  鼓浪屿哪个地方值得打卡、值得创作?向阳的答案是——岛上处处皆景,无处不诗。每次来鼓浪屿,他都会以岛上元素进行创作。比如,看到了因台风倒伏、却仍奋力生长的古树,他感受到一股“无法被摧毁的生长的力量”,诗歌《花海》应运而生;皎洁月光下,他站在远处望波涛拍岸,一边惊叹它的强大,一边思考它的脆弱,不久后,一首极具思辨性的诗歌《海浪疑问》跃然纸上……

  “喜欢鼓浪屿的理由可以用三个‘生命’来总结。”向阳说,从自然寿命上看,鼓浪屿的环境适合养生;从心灵生命来说,它能让人抛开浮华和纷争,静心养心;从人类生命价值的层面看,它能催生情感,传递出源源不断的能量。

  向阳对鼓浪屿诗歌节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期待。

  “‘节’应该突破时间和形式的局限。”他说,希望主办方能将鼓浪屿诗歌节的品牌效应及其所产生的诗歌精神,根植进人们心中,让大家寻找到滋养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希望诗歌节能为中国诗歌的创作起到搭建平台、孵化催化的作用。

  “诗歌节虽被冠以‘鼓浪屿’这个地理符号,但它有更深的内涵和意义。正如我们对鼓浪屿的评价——它不仅仅是厦门的,更是中国和世界的。”向阳说。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来鼓浪屿的向阳还带着点儿“私心”。以中国文艺家杂志社为主导的团队,正筹划在鼓浪屿上布局书局,把个人定制出版生产创作系统纳入其中。“未来,厦门市民将有机会编写、设计属于自己的个人定制出版物。随着读诗、写诗的人越来越多,鹭岛的诗意氛围也将越来越浓。”向阳介绍。

2024-05-02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子泓 图/受访者 提供 中国文艺家杂志社执行社长、 出品人、总编辑向阳: 1 1 厦门日报 content_24054.html 1 鼓浪屿处处皆景无处不诗 /enpproperty-->